云烟化杳冥,山水入丹青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《美术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第七集,邀您一同欣赏刘海粟创作于1976年的中国画《黄海一线天奇观》。节目将于3月6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(CCTV-1)22:30档首播,科教频道(CCTV-10)次日18:45档重播,央视频、央视网同步上线。
耄耋之年 创新不辍
《黄海一线天奇观》是刘海粟80岁时的大胆变革之作。画中泼墨凝练幽深,泼彩浑茫壮丽,既有传统的笔墨气韵,亦有油画的色彩块面,厚重且富有层次的画面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这是他数十年积累后找寻到的“自我的,创造性的表达”。
【资料图】
刘海粟曾两次到欧洲游学考察,在抽象与写意之间不断寻求创新,反复观阅古人及同时代大家笔下的黄山,经过碰撞、融合,创造性地运用泼墨泼彩法展现黄山的壮阔苍茫、雄浑磅礴。
十上黄山 屡攀高峰
刘海粟是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,也是当时最年轻的美术学校校长。在近百岁的人生中,刘海粟十上黄山,创作了形式各异、数量众多的黄山画作,可以说,黄山见证了他数十年的艺术探索和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。
1918年刘海粟首登黄山。黄山的幽深怪险与仪态万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青葱岁月里,他勾勒着未来的艺术道路,也憧憬着画出自己心中的“黄山”。从青年到中年,刘海粟四次登上黄山,不断找寻描绘黄山的方式,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。1954年他六上黄山,这一次,大半生艺术探索如百川归海,佳作频出。上世纪80年代,刘海粟又四次登临黄山,夜以继日对景挥毫,不断追求艺术突破。
初心不渝 步履不停
就在蓬勃的创作热情即将喷涌而出之时,突至的疾病几乎掐断了刘海粟的艺术生命。严重的中风让他只能病卧榻中,此刻的黄山成为支撑他的精神之源。
当稍稍能坐之时,他就迫不及待地再次拿起画笔。笔无数次掉落,无数次被捡起……功夫不负笔耕人,在日日坚持中刘海粟的绘画能力逐渐恢复,《黄海一线天奇观》就是他病愈后的作品。
让我们共同欣赏这幅中国美术史上极具创新风貌的黄山佳作,感受画家生命的攀登——那是志气、骨气和底气,是不困于桎梏的创新与前进,是中华文化的“民族基因”“文化血脉”和“精神力量”。
标签: